安全是什么?
安全是生命、是效益、是幸福、是責任。
今年6月,我們迎來了我國第19個安全生產月,各地以“消除事故隱患,筑牢安全防線”為主題的“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如火如荼進行中。我司積極響應配合東莞市各級應急管理部門,開展系列安全宣傳活動。
6月11日,由東莞市大朗鎮人民政府、東莞市大朗鎮安全生產委員會主辦,東莞市應急管理局大朗分局承辦,我司協辦的“2020年大朗鎮有限空間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順利舉辦。
為了讓大家能從血淋淋真實的生產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訓、提高認識,我司配合大朗鎮應急管理部門將此次演練過程制作成警示教育宣傳片,希望給大家敲響警鐘!
片中故事情節設置為一公司工作人員攜帶工具到公司陽極廢水池到期進行淤泥清理工作時,一名作業人員由于違反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受傷陷入險情,另一名員工因盲目施救也缺氧暈倒,導致事故擴大。
有研究數據證明,因為盲目施救導致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傷亡擴大的比例高達98%,發生事故禁止盲目施救以防后果擴大。
一、什么是有限空間?
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部分封閉,與外界相對隔離,出入口較為狹窄,作業人員不能長時間在內工作,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比如鍋爐、密閉容器、工業爐窯、貯罐、布袋除塵箱體、煙道、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暗溝、地坑、閥門井、管道井、污水池(井)、化糞池、隧道、涵洞、閥門間、污水處理設施、料倉、煤氣管道、蓄水塔(池)、儲藏室及其它長期不用的設施或通風不暢的場所等。有限空間作業應當嚴格遵守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
二、有限空間存在的有害因素有哪些?
有限空間或受限空間往往存在著多種危險有害因素,除共性的危險有害因素外,有限空間作業所特有的危險有害因素主要有三面:
1、有限空間內可能存在有毒有害介質。
2、有限空間內可能存在可燃性氣體。
3、有限空間可能屬于缺氧環境。
還有淹溺、墜落、高溫高濕、觸電、固體掩埋及其他傷害。顯然,如果對其中的任何一類危險有害因素不加以控制和防范,都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傷亡事故。
三、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應當對作業環境進行評估,分析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應急預案,并報經本企業負責人批準。
其次,要根據作業方案、應急預案的要求,備齊符合要求的通風、監測、防護、照明等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裝備。
第三,要按照作業方案,明確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及其各自安全職責。
第四,要對從事有限空間作業的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專項安全培訓,使其熟知作業方案和作業現場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防控措施等。
四、實施有限空間作業時的注意事項
首先,應當采取可靠的隔斷(隔離)措施,將可能危及作業安全的設施設備、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的空間與作業地點隔開,在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提醒危險存在,杜絕“無知者無畏”人員隨意出入。
其次,要嚴格遵守“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在對有限空間采取通風措施后,對有限空間氧濃度、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粉塵)濃度、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等指標進行檢測。未經通風和檢測合格,任何人員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檢測的時間不得早于作業開始前30分鐘。
第三,作業過程中,應當采取通風措施,保持空氣流通,禁止采用純氧通風換氣。同時要對作業場所中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定時檢測或者連續監測。作業中斷超過30分鐘,作業人員再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當重新通風、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發現通風設備停止運轉、有限空間內氧含量濃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高于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限值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清點作業人員,撤離作業現場。
第四,作業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與外部有可靠的通訊聯絡;監護人員不得離開作業現場,并與作業人員保持聯系。
有限空間作業中發生事故后,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企業負責人報告,禁止盲目施救,防止事故后果擴大。企業有關負責人員接到事故報告后,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按照預案響應程序,組織應急救援人員開展救援。在自身救援技術、裝備、隊伍無法施救的情況下,應及時聯系消防救援隊伍等專業救援單位開展救援,并提供有限空間各種數據資料。應急救援人員實施救援時,應當做好自身防護,佩戴必要的應急救援設備。要按照事故報告程序逐級上報,以便相關部門及時了解掌握情況,分析事故原因教訓,指導問題整改,有效防范類似事故。